智慧停車是指將無線通信技術、移動終端技術、GPS定位技術、GIS技術等綜合應用于城市停車位的采集、管理、查詢、預訂與導航服務,實現停車位資源的是實時更新、查詢、預訂與導航服務一體化,實現停車位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停車場利潤的最大化和車主停車服務的最優(yōu)化。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原有的停車出入口控制已經不能滿足日常的管理需求;出入口設備逐漸向高端化、無人化發(fā)展,逐漸出現智能化的管理設備,例如ETC、非接觸式IC 卡、RFID 卡、藍牙遠距離讀卡、車牌識別、城市停車引導系統、停車場內車位引導、反向尋車系統等等;智能化的停車管理設備進入更新換代的快速發(fā)展階段。

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出入口設備商在防盜報警、門禁、停車場領域均取得不錯的成績,如捷順、科拓等,借助互聯網及智慧停車的浪潮,轉型升級成為融合智能硬件、平臺、解決方案、互聯網運營一體化能力的智慧停車企業(yè),在智慧停車方面已經具有絕對領先的實力。

更多的互聯網巨頭紛紛蜂擁而至,攜帶資本進入,雖然沒有硬件研發(fā)基礎,但由于技術門檻低(具備車牌識別、RFID、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支付等),加上自身強大的流量與運營能力,成功打入不少社區(qū)市場。

停車技術沒有壁壘

在業(yè)界,不少人直言停車技術基本沒有壁壘,在一個百萬人口的大縣中,便會有數十多種停車品牌產品在搶占市場,而在重要城市這些必爭之地,盤踞著各種類型的品牌。

未來的智慧停車講求的是全局的應用,即貫穿整個出行的過程(出發(fā)與停止),涉及到應用體系將會分為車位預約、車位共享、停車指引、反向尋車和無感支付等等,雖然看似更加的全面,但在技術上遠遠沒有想象中復雜。

以目前的最為火的無感支付而言,則是以老技術車牌識別為主要的基礎信息,用戶開車,車牌自動識別,進場以后在場中開通微信無感支付,在用戶出場的時候不需要再掏出手機,全程快速過閘,體驗就跟高速公路ETC一樣。而其中核心的部分是,停車場與第三方支付的授權,并不是停車場廠商的技術。

智能停車市場混亂

對于傳統的設備廠商,要想做到運營的轉型,大數據、云平臺等方面的投入并不能少,但要與視頻監(jiān)控相比,技術差距亦很明顯。技術沒有壁壘,導致的后果就是入場門檻低,市場混亂,每個人都看到智慧停車的風口,因此通過免費或者送的方式不斷地獲取停車場資源但一旦步入運營后,產品的開發(fā)與升級卻停滯不前;目前大多數智慧停車系統都是不能對外擴展的,不支持二次開發(fā)后期升級帶來的硬件成本壓力大,而且所謂的各種線上功能更像是初步的想法,落地難度大;而在用戶體驗方面,在一個城市,由于廠商之間的圈地,導致用戶需下載N種APP完成各種場景的停車體驗并不美好。

企業(yè)的良性發(fā)展離不開行業(yè)技術、產品趨勢的把握,如何深耕技術,精準把握產業(yè)發(fā)展各個節(jié)點的趨勢,考驗著企業(yè)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