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充圈】原創(chuàng)
先看一組數(shù)據(jù):截至2025年4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安裝數(shù)量已達1406.4萬臺,同比增長率高達46.3%,從2024年5月到2025年4月,月均新增公共充電樁約8.5萬臺。2025年5月的充電基礎設施的公樁總量相對去年5月增速25%,彰顯了充電設施建設的迅猛勢頭。
表面上看,充電樁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上升而市場繁榮,然而,這繁榮的背后,仍然不可忽視行業(yè)市場運營的痛點問題。
“我們這里的充電服務費現(xiàn)在是0.21元左右了"。武漢一充電場站運營商向停充圈透露,自己運營的場站,截止目前不到兩年時間,服務費在0.21-0.24之間。而遠在北京的運營商張總,情況稍微好一些,服務費能收到0.28元。但對比前兩年的0.5-0.6元的服務費,已經腰斬。同時,有運營商表示場站補貼未能及時發(fā)放。
目前,運營商們一方面需要面對國資入場,能源巨頭(石油公司如殼牌、BP、中石化、中石油)、車企(特斯拉、蔚來、小鵬)、電網(wǎng)公司(國家電網(wǎng)、南方電網(wǎng))入局。另一方面面臨補貼減少和不斷內卷的服務費。
方向在哪?
01、充電場站現(xiàn)狀
根據(jù)乘聯(lián)會的數(shù)據(jù)報道,國內公用樁現(xiàn)狀存在覆蓋率、結構布局、服務等問題。
第一,覆蓋率問題。當前高速公路還有10%的服務區(qū)未覆蓋,鄉(xiāng)村充電基礎設施覆蓋率小于5%;第二,結構不合理。99%的充電設施還是快充和慢充,64%的公共直流充電樁仍是750V及以下的低壓樁,無法支撐下一階段800V及以上高壓超快充的發(fā)展。
微觀層面:第一,運維成本高昂。啞設備占比超過30%,數(shù)字化程度低,增加了運維管理的難度和成本;第二,傳統(tǒng)風冷設備質量差。設備壽命只有3-5年,運營商還未收回投資,就面臨更換;第三,服務質量差。僵尸樁占比達10%,無法充電,加劇了用戶充電焦慮。
02、充電運營商主流運營模式
為此,我們先梳理運營商的主要運營模式。入行的充電運營商大致分為幾種運營模式,第一種,跑馬圈地,直接投資運營,賺取服務費。這種運營商以規(guī)?;癁檫\營目標,通過不斷拿場運營維持收益平衡。
第二種是停車場運營商配套入場。這種運營商的主業(yè)以停車場托管為主,在停車場內建樁作為配套服務車主,對電費收益不太敏感。
第三種,業(yè)主方自己下場投建。由于不需要另外考慮場地租金和租期問題,這種運營商會更看重光儲充一體的長期收益。
第四種,國資下場自己運營。由于具備資金、規(guī)模、渠道和場地優(yōu)勢,能做到服務費全免,跑馬圈地速度加快,給部分運營商造成運營壓力。
03、充電場站運營商痛點梳理
承壓最大的主要是第一種運營商。這些運營商存在以下幾個痛點:
第一,部分充電樁利用率不足,回報周期變長。
第二,重資產投入與后期高運維成本設備故障率、場地租金、人工成本等持續(xù)存在。停充圈粗略估算過,一個10個120kW 充電樁的場站,算上變壓器、場地費、安裝費、監(jiān)控、土建設計等等,大約在七八十萬之間。
第三,好場地儲備不夠,核心區(qū)域優(yōu)質場地稀缺且成本高,電網(wǎng)容量限制和擴容成本高企,導致運營商自身無法形成規(guī)?;\作。
第四,部分地區(qū)補貼放緩或減少,收益和回報預期有波動。
第五,運營收入單一,僅依靠充電服務費收益,導致回本信心不足。
第六,由于技術更新迭代快,早期建設的充電樁充電慢,不能滿足當前主流車型充電,淘汰速度加劇,改造和拆掉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第七,參與者眾多,同質化競爭導致價格戰(zhàn)。
第八:跨運營商、跨場站平臺孤島用戶體驗有差異。
綜上,不少運營商陷入規(guī)模化運營能力不足,精細化運營資金不夠的兩難境地,同時也制約行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有的運營商干脆退場,有的運營商等待被收購。佛山的運營商表示,他的一個場站就是收購了另一個運營商的,對方只有一個點,兩三個樁,無法形成良性運轉。
據(jù)網(wǎng)絡公開數(shù)據(jù),2024年全國有37家充電運營企業(yè)退出市場,這些企業(yè)遺留的充電設施往往成為無人接手的“爛攤子”。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存活下來的企業(yè)為降低成本,大幅削減運維投入。某頭部充電運營商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單樁日均運維成本已從2023年的5.2元降至2.8元,與之相對應的是設備故障率上升了40%。
04、繁榮背后,盈利問題才是關鍵
所以,繁榮的背后,單純收電費和服務費的場站已經很難盈利。電費差價空間有限,同質化運營加劇,大部分的運營商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中。從市場運營的角度來說,未來,場站如何多元化、多場景、多生態(tài)、品牌化運營,是運營商接應該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停充圈提供了幾個方向以供參考:
方向一:從單一的充電服務商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拓展盈利渠道(售電、儲能服務、參與電力市場),尋求合伙建站,融資等多渠道運轉。
方向二:通過整合眾多中小運營商和場站資源,為用戶提供便捷體驗,成為流量入口。
方向三:精細化運營。根據(jù)不同場景需求布局不同功率的充電設施,打造成自己的充電站品牌。同時適當擴張場站,以品牌化規(guī)?;癁樾纬僧?shù)刂攸c場站。
方向四:用戶體驗優(yōu)質場站,提升場站環(huán)境(安全、衛(wèi)生、照明、遮雨棚)、完善客服體系。
方向五:結合休息室、餐飲、零售、洗車、廣告、車輛檢測等增值服務,提升單站盈利能力。
方向六:通過“光儲充放”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峰谷套利、V2G放電)、提供虛擬電廠服務。